山间的油菜花争相开放,汇成了金色的海洋。地震后,广元青川县前进乡大坪村进行了高山移民,村民们都早已搬到山脚下过起了田园生活。所以,半山腰那幢白色小楼就显得格外醒目,而这里就是罗义辉的养殖基地。走进养殖基地,一片含苞待放的桃林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而罗义辉则笑称自己饲养的跑山鸡以后能不能卖得好就全靠这片桃林了。那么这片桃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罗义辉的养殖业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罗义辉的讲述中,答案慢慢浮出水面。
创业模板
创业项目:跑山鸡和种羊养殖基地,同时销售白条鸡和风干鸡
投入成本:投入1000万元建养殖基建,占地78亩,现又投资9万元种下了一片桃树林
产业现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目前他的土鸡在青川已是家喻户晓、供不应求,并在成都开实体店,远销重庆、甘肃和云南等地
项目优势:罗义辉的土鸡全用粮食喂养,10个月至一年后才出栏,保持了肉质的鲜嫩
项目效益:本地订货单加上在外地的销售,土鸡和种羊每年利润在200万元左右
未来规划:做成我市家高端土鸡品牌,让大家能真正吃上绿色环保的鸡肉
回家乡
千万富翁搞养殖业
罗义辉今年44岁,是土生土长的青川县前进乡人。这个留着寸头、身材微胖、皮肤黝黑,已有些许白发的汉子总喜欢爽朗地大笑。虽然在外打拼多年,已身价千万的他仍是乡音难改,一口地道的青川话。 1993年,22岁的罗义辉从青川县建筑公司下岗后,只身一人到新疆学习养殖,后来又到厦门学习室内装修。历经18年的打拼,罗义辉终于从一个穷小子发展到今天身价千万的室内装修老板。可就在他事业最的时候,罗义辉却将自己名下的资产进行了变卖和转让,揣着全部家当回到家乡办起了一个养殖跑山鸡和种羊的养殖场。那么是何原因让罗义辉做出如此选择呢?只见他哈哈一笑说,可能因为自己比较传统,一直信奉“叶落归根”吧。所以在2008年地震后,罗义辉见邻居们都相继搬走,剩下大片闲置的土地和住房,非常心痛,于是便谋划着回乡创业。通过实地考察与家乡实际相结合,罗义辉最终选择了养殖业。但这个计划却进行得并不顺利,由于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罗义辉只好瞒着家人“先斩后奏”。
聘村民
成立合作社共致富
修路、建厂房、流转土地、购买鸡仔……经过一系列相关工作,2012年,罗义辉投资1000万元的养殖基地建成并正式投产,占地78亩。在创业的同时,罗义辉还想到了如何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觉得乡亲们的思想还很落后。 “我在投资养殖场时修通了山脚到山腰的公路并进行了硬化,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人舍得请拖拉机上山来运柴,而还是愿意用背篓一背一背地往下背。”罗义辉说,因此他当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将乡亲们的土地以每年每亩300元钱进行流转后,还专门聘请了当地年纪较大、无法出门务工的36名老人来劳作,并每个月支付1500元工资。“同时带动267户人一起致富,不仅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而且还能照顾家庭,可谓一举两得。”罗义辉告诉记者,2012年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不仅免费给乡亲们发放鸡仔,而且还统一进行销售,让乡亲们投资零风险。
开头难
目前土鸡供不应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罗义辉也不例外。“刚开始由于不懂市场行情,4万只乌鸡养了两年都没人要。”说起曾经吃过的“亏”,罗义辉还是哈哈一笑,由于他所饲养的乌鸡全用粮食喂养,所以每天粮食都要一千多斤,再加上当年将乡亲们手中的乌鸡全部按13元每斤的市价进行了回收,所以亏得“心都在痛”。随后,罗义辉及时调整了养殖品种,将乌鸡换成了本地土鸡,进行放养,每年饲养的数量大概在10至15万只。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罗义辉的土鸡全用粮食喂养10个月至一年后才出栏,保持了肉质的鲜嫩。“现在已经是供不应求了。”罗义辉说,目前他的土鸡在青川已是家喻户晓,哪家办红白喜事总是会打电话向他订货,同时还在成都开设有实体店,还远销重庆、甘肃和云南等地,年利润在200万元左右。记者还了解到,罗义辉饲养的土鸡除了卖活鸡外,还可做成白条鸡和风干鸡进行销售。
种桃林
只为引游客来买鸡在罗义辉家门前一片用塑料网围起的空地里,一片桃林含苞待放,汇成一片夺目的红。“明年这个时候,这些桃花应该都全开了,到时一只只精神抖擞的红公鸡在桃花下觅食的场景,肯定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原来,罗义辉去年期投资9万元种下了一片桃树,3年后,这些桃树就可以挂果。说到这里,记者以为是要做林下养殖增加经济收入,罗义辉却话锋一转说,到时桃树在哪户农家地里就归谁,而且果实他们也可以拿去卖钱。“你花了那么多钱种桃树,最终却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这到底是为什么?”罗义辉却笑称,这是他的“长线投资”,种这片桃林的目的是为了把游客吸引到养殖基地来,让他们在赏花的同时买我的鸡。 “对于未来的打算,他说后期还会继续种植桃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同时,他的愿望就是能做成我市家高端土鸡品牌,让大家真正吃上绿色环保的鸡肉。(广元晚报/记者 周平)